|
《妊娠反应期食谱(月嫂日记)》以周为单位,提供全面的、系统的、权威的孕期指导,伴随准妈妈从妊娠第一周到最后一周,详细介绍了妊娠反应期丰富的饮食营养指南,同时对准妈妈在怀孕和分娩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也进行了贴心的解答,告诉准妈妈在孕期不知道的、想知道的、应该知道的一切,帮助准妈妈度过一个健康快乐的妊娠期。
|
|
 |
|
本书以简单、实用的风格,连贯、简明的结构,阐述了妇科、产科各类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要点、治疗要点等,配有清晰的图示和表格,涵盖了妇产科全部知识要点,并反映了最新学科动态。本书图文并茂,重点突出,令人一目了然,便于学习和记忆,适于低年资医师、实习医师和医学生阅读参考。
|
|
 |
|
作为临床医生,面对患者作出治疗决策可能是临床上最难的工作,因为很多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比如,淋巴结阴性的I B期宫颈癌是否需要术后放疗?期中分化子宫内癌是否需要术后辅助治疗?复发性卵巢癌如何选择化疗药物?这样的问题几乎天天遇到。这些问题都没有固定的答案,答案随着时间而变。
遇到这样的问题该怎么办?求助丁经验吗?一个人的经验即使再丰富也是有限的、个人的,应该在更宽阔的领域中探求。我们是这样做的——首
|
|
 |
|
作者根据诊治不孕不育方面丰富的临床经验,结果男科、妇产科及相关学科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分9章详细介绍了不孕不育症的诊断,鉴别诊断及特色治疗,既有古籍良方妙药,又有现代临术经验方和文献刊登的最新治疗方法。本书突出中西医结合、融会贯通的特色,适合中西医、妇产科医师参考阅读。
|
|
 |
|
本书以最新的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妊娠期用药修订分类法及国外医学科学新书2005年版Briggs主编的最新版本(第7版)(Drugs in Pregnancy and Lactation,7th ed.)作为参考,结合国情编写而成,全书分20章,按A、B、C、D、X5类对各个系统疾病药物进行分类,共介绍药物1 200余种,每种都包括药物的FDA妊娠期用药分类、药品规格、适应证、用法、用药注意
|
|
 |
|
本书共7章,重点论述了子宫颈细胞学涂片的取材、制片及染色方法,子宫颈的正常及炎症细胞学形态,细胞学分类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子宫颈细胞学报告的模式等内容,同时配有大量珍贵病例资料和300余幅彩色插图,书后还附赠彩图资料光盘1张,是一部非常实用的子宫颈细胞病理学诊断的参考书,也可作为该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教材。
|
|
 |
|
全书共分三章,第一章为妇产科用药基本知识;第二章为病理产科用药;第三章为妇科疾病用药。对妇产科疾病的诊断要点与治疗要点仅作简单的介绍,重点论述各种疾病的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着重论述【处方说明】包括药物的药理作用,如何合理配伍,用药种类、剂量、方法及疗程;【处方注意事项】包括药物的不良反应,用药注意事项等。适合广大临床医师、临床妇产科学研究生、进修生、实习医师使用。
|
|
 |
|
本书由具有多年临床经验的妇产科医师编写,所录药物均是编者所在医院及其他大医院长期应用、经过临床实践检验、为国内外专家所公认的。全书分为2l章,介绍了引产药、避孕药、退乳药、抗感染药、降压药、解热镇痛药、利尿药、降血糖药、抗肿瘤药、抗凝血药、维生素、生物制剂、麻醉药、疫苗、中成药等妇科常用药物的应用常规与禁忌,包括每种药物的规格、药理特性、用途、常规用法、不良反应、注事事项、禁忌证和孕产妇注意事项。
|
|
 |
|
笔者详细介绍了妇科肿瘤学、妇科生殖内分泌学基本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的最新进展,论述了妇科肿瘤与内分泌的相互作用与影响、临床表现及治疗策略。本书可供临床中、高级医务工作者、高等医学院校研究生及相关专业科研人员参考、学习之用。
|
|
 |
|
本书由药学和妇产科专家共同编写,详细阐述了100余种妇产科常见病症的药物治疗方案及经典处方。全书共21章,包括妊娠期异常、胎儿发育异常、妊娠期特有疾病、妊娠合并疾病、分娩异常、分娩并发症和异常产褥等产科疾病;妇科炎症、妇科肿瘤、生殖内分泌疾病、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异位症和性传播疾病等妇科病症。每种疾病按概述、西医处方、中医处方、康复处方等编排阐述。本书的特点是内容经典、简明实用,针对品种繁多的药物
|
|
 |
|
婴儿诞生前后需要作出大量的生理调整,虽然大多数会非常顺利地完成从胎儿到新生儿的过渡,但亟须帮助的新生儿数量仍是十分惊人。新生儿出生仍是最危险的时刻,如果没有现场救助,其后果也许是致命的,或者影响孩子的一生。据世界卫生组织1994年统计,每年死亡的500万新生儿中约有100万死于窒息。2003年,我国新生儿死亡率为l8.Ol‰,其中新生儿窒息死亡者占20.8%。为进一步降低新生儿窒息的病死率,200
|
|
 |
|
本书精选多家大医院妇产科的典型病例,客观记录历次查房诊治的详细过程,重点讨论诊断及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办法,为读者提供临床诊治思路和方法。每个病例从临床疑难问题入手,参考国内、外的有关专著、新进展、综述、专题讨论、经验交流等文献,融入各作者单位的实践经验,让临床工作者从中得到原则性的指导和诊疗处置的帮助。本书适合妇产科中、低年资医师及医学生使用。
|
|
 |